小石潭记教案

时间:2024-09-18 11:26:15
小石潭记教案15篇

小石潭记教案15篇

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小石潭记教案1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疏通文意,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、虚词,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;

2、品味文中语句,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,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,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。

3、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,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,理解文中的乐与忧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一、回忆导入

出示柳宗元的诗《江雪》(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?作者是谁?你了解他多少?)齐读诗,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,并谈谈理由。

明确:是“孤”和“独”。在一个十分寥廓、十分冷清、十分孤寂的背景下,有一个人在“钓寒江雪”这个人就是柳宗元——世称柳河东,唐代文学家,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,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,失败后,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,在这里他寄情山水,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,叫《永州八记》,其中最精彩的就是《小石潭记》。

二、揭示目标:

1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,疏通文意,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、虚词,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;

2、品味文中语句,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,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,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。

3、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。

三、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:(有学生谈自己所查的关于作者的资料,教师总结补充)

柳宗元,字子厚,河东人,世称柳河东。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与韩愈并称“韩柳”。与韩愈、刘禹锡为同朝为官,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,贬永州司马。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,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,四年后,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。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,心情抑郁,所以就借山水,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.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,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,成为有名的《永州八记》文稿由刘禹锡编为《柳河东集》。柳宗元,贞元初年进士,官监察御史。顺宗时,王叔文执政,他任礼部员外郎,锐意推行政治改革。不久,王叔文失败,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,迁柳州刺史。在南方凡十四年,死于柳州。

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,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。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,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、接近百姓、反思历史,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。

柳宗元的诗,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。

四、题解:《小石潭记》是《永州八记》中的第四篇。作者寓情于景,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、抑郁忧伤之情。他所写的游记散文,往往借景抒情,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。

“记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主要是记载事物,往往通过记事、记物、写景、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,即景抒情,托物言志。

五、朗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,借景抒情。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,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《小石潭记》

1、检查预习:出示课文内容,(课文没有标点,让学生读,检查并练习学生读文言文停顿情况)出示字词注音:篁竹(huánɡ) 清冽(liè) 坻(chí) 为屿(yǔ) 为嵁(kān) 佁然(yǐ)俶尔(chù) 翕( xī)忽 差(cī)互 悄怆(qiǎo chuànɡ) 幽邃(suì) 龚(ɡōnɡ)古

2、听录音,出示课文(重点字词注音)
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(huáng)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,心乐之。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(quán)石底以出,为坻(chí),为屿(yǔ),为嵁(kān),为岩。青树翠蔓(màn),蒙络摇缀(zhuì),参(cēn)差披拂。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。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,佁(yǐ)然不动,俶(chù)尔远逝,往来翕(xī)忽。似与游者相乐。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其岸势犬牙差(cī)互,不可知其源。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(liáo)无人,凄神寒骨,悄(qiǎo)怆(chuàng)幽邃(suì )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同游者:吴武陵,龚(gōng )古,余弟宗玄。隶(lì)而从者,崔氏二小生:曰恕己,曰奉壹(yī)。

3、仿读课文,模仿录音来读课文,注意字词读音、句子的停顿、作者的感情。

4、指名读。了解学生读的情况。边读边评。

5、齐读: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,注意体会作者感情

六、小组讨论,合作探究

1、小组合作,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,试着翻译课文。

2、小组展示,全文分为五段,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,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。

3、思考: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,条理十分清楚,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。

明确:发现小潭——潭中景物——小潭源流——潭中气氛

七、布置作业

1、熟读并背诵全文。

2、翻译课文,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导入

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了解作者所写之景,学习作者写景之法,感悟作者所抒之情。在学习新课之前,先来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。

1.齐读课文,重温内容。

2.给红色的字注音(幻灯片2)

篁竹( ) 清冽( )为坻( ) 为屿( )

为嵁( ) 佁然( )俶尔( )翕忽( )

差互( ) 寂寥( ) 悄怆( ) 幽邃( )

3.重点词、句积累(幻灯片3、4、5、6)

实词积累检测(幻灯片3)

青树翠蔓 为坻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

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悄怆幽邃

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 水尤清冽

(幻灯片4)1、乃记之而去 2、佁然不动:

3、崔氏二小生: ……此处隐藏24932个字……p>

潭中气氛

小石潭记教案15

教学目标:

1、疏通文意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

2、通过推敲、揣摩、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,概括小石潭的特点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。

4、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。

5、品味文章由景及情,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。

6、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,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。

教学重点:

目标2、目标4、目标6

教学难点:

目标2、目标5

教学时间:

2课时

教学过程:

第一环节:走近柳宗元

1、由唐诗导入
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
想起了唐人李白让风儿带去对友人的安慰这首诗——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。想起了曾被贬谪到(距我校仅四公里)龙标尉——现贵州锦屏隆里古城,世称王龙标的王昌龄。(古代文人多磨难)

2、转换并引入作者

出示柳宗元像和《江雪》。(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?)

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
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?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。大家说说,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,谈谈理由?

明确:是“孤”和“独”。在一个十分寥廓、十分冷清、十分孤寂的背景下,有一个人在“钓寒江雪”,这个人就是柳宗元——世称柳河东,唐代著名文学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〈韩(愈)柳(宗元)欧(阳修)三苏(洵、轼、辙),曾巩王安石。〉

“远在江湖砺心志,古来贬官多妙文”: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,其最好的文章,都是写于被贬时期,其代表作有《永州八记》、《捕蛇者说》等名篇。《小石潭记》是《永州八记》之一。

第二环节:走近小石潭:

1、整体感知: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,以寄情于景。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,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《小石潭记》。(板书:小石潭记)

(1)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。(指名朗读)

(要求: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。)

(2)、听录音朗读。

(3)、上下桌讨论探究:(教师巡回指导)

A、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?(水、石、树、鱼、源、岸、环境)

B、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,并以“小石潭真——!”为题,说说你对小石潭的印象。(静、清、绿、美……)

C、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。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,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,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?

填充:这是一个的小石潭。

例: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。我是从“坐潭上……悄怆幽邃”这些词语、句子看出来的。(怪石嶙峋、树木青葱、群鱼戏水、水清见底、源头曲折、岸势崎岖……)

第三环节:走进文本

1、结合注释,讨论探究。

(1)、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?请用译文回答。(隔着茂密的竹林,听到了水声,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、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,我的心情也欢乐起。)

(2)、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?(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,靠近岸边,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,成为坻、屿、嵁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。)

(3)、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,条理十分清楚,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。

发现小潭--潭中景物--小潭源流--潭中气氛

2、小组探究、引导讨论——发现小潭:(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)

A、作者写发现小潭,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?请找出来。

明确:用"隔"、"闻"、"伐"、"取"、"见'等动词,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,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,为下文写环境的"寂寥无人"、"其境过清"埋下伏笔。

B、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?

明确:先闻其声,后见其形,用的是"移步换景"的写法。

3、小组探究、引导讨论——潭中景物:(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)

A、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,用的是什么写法?

明确:描写了潭水、游鱼,用的是特写镜头。

B、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?作者是怎样描写的?

明确:清和乐。作者从游鱼、阳光、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。通过具体景物,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,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,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,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,但又无处不在写水。你看鱼儿在水里游,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。这就写出了水的清,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。太阳光照下来,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,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。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,可是通过对鱼儿、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,真正地写出了水清。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,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,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。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。

C、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?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?

明确:作者采用动、静相结合的方法,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,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。

4、小组探究、引导讨论——小潭源流:(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)问: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,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?运用什么修辞方法?

明确:抓住溪身的曲折、蜿蜒,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,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。(两个比喻,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。)5、小组探究、引导讨论——潭中气氛:(小组朗读第四自然段)问: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,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?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

明确: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,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,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,一切景语皆情语,写出了一种境界。在这种境界里,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。

第四环节:总结延伸

1、总结全文。从众多的古代诗文中,我们知道,人因景而生趣,景因人而生情。“以自身观物,物皆着我之色彩”。面对相同的景物,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;面对不同的景物,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。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。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、水、游鱼、树木,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,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。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,巧妙的比喻,情景交融的写法,精练的语言,都值得我们借鉴。

2、拓展延伸:

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文人、骚客竞相咏”,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,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。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,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。

3、作业设计:

A.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,并积累下来。

B.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,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苗乡侗寨一处景致记下来吧!

《小石潭记教案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